完璧归赵,这一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其主人公是蔺相如。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以其卓越的智慧、无畏的勇气和高尚的品德,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战国时期,秦国势力强大,常常试图吞并其他诸侯国。有一次,秦国昭襄王得知赵国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和氏璧,这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昭襄王便起了贪心,派人送信给赵惠文王,称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深知秦国的贪婪和狡诈,不敢轻易答应,但又不敢拒绝,于是便召集大臣商议。
此时,蔺相如挺身而出。他认为秦国强而赵国弱,不能不给秦国和氏璧,但也不能白白地将和氏璧送给秦国。于是,他主动请缨,愿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若秦国真的以十五座城池交换,他便将和氏璧交给秦国;若秦国食言,他便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赵惠文王同意了他的请求,蔺相如便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
到了秦国,昭襄王看到和氏璧后,果然被其美丽所吸引,却丝毫不提十五座城池的事。蔺相如看出了昭襄王的意图,便以和氏璧有瑕疵为由,将和氏璧要了回来,并站在朝堂上,义正言辞地对昭襄王说:“和氏璧是赵国的,我看大王并没有用十五座城池交换的诚意,我现在就带着和氏璧回赵国,大王要是逼我,我的头就和和氏璧一起撞碎在这朝堂上!”说着,便做出要撞向柱子的样子。昭襄王被蔺相如的气势所震慑,连忙让人拿出地图,指明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蔺相如知道昭襄王只是一时被他所逼,不会真的交出十五座城池,便提出要秦王斋戒五日,举行隆重的仪式,他才肯交出和氏璧。昭襄王无奈,只得答应。
蔺相如回到宾馆后,立即派人将和氏璧带回赵国。五日之后,昭襄王在朝堂上举行仪式,蔺相如却以秦国不守信用为由,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交还给了赵惠文王。蔺相如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完成了完璧归赵的使命,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利益。
蔺相如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我们不能畏惧退缩,而要勇敢地站出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困难。他的高尚品德也值得我们学习,他始终将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完璧归赵的故事,不仅展现了蔺相如的个人魅力,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外交智慧。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故事,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像蔺相如一样,坚守信念,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