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C(Over The Counter)即非处方药,是指那些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这些药品通常具有相对较轻的症状缓解作用或自我诊断的疾病治疗功能。
OTC 标志的药品主要属于以下几类药物:
一、解热镇痛类
这类药物是 OTC 药品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牙痛、肌肉痛等,同时也有一定的退热作用,可用于感冒发热等情况。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等,也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二、抗过敏类
当人们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时,可使用抗过敏类 OTC 药品。常见的有氯苯那敏(扑尔敏)、氯雷他定等。氯苯那敏能竞争性阻断组胺 H1 受体而产生抗组胺作用,可缓解过敏引起的皮肤黏膜症状。氯雷他定则为长效的三环类抗组胺药,可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眼痒及眼部烧灼感。口服后迅速缓解鼻和眼部症状及体征。
三、消化系统类
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不适,如胃痛、胃胀、消化不良、腹泻等,可通过 OTC 药品进行缓解。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可逆性结合胆酸,可防止胆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促进胃黏膜修复。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能增加胃肠平滑肌张力及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肠运动,用于消化不良、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
四、止咳祛痰类
对于咳嗽和咳痰症状,有相应的 OTC 药品可供选择。咳嗽药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类,中枢性止咳药如右美沙芬,能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而产生止咳作用,适用于无痰干咳。外周性止咳药如苯丙哌林,可抑制咳嗽反射的传入神经,具有镇咳作用。祛痰药如氨溴索,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五、皮肤外用类
皮肤疾病如皮炎、湿疹、晒伤等,可使用一些皮肤外用的 OTC 药品。例如激素类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可用于湿疹、神经性皮炎等疾病的治疗。非激素类抗过敏药膏,如炉甘石洗剂,可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如荨麻疹和痱子。
虽然 OTC 药品使用相对方便,但消费者在使用时也应注意合理用药。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同时,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